柑橘炭疽病发生不要谎,了解正确防治方法是关键

2021年05月13 来源: 农技知识平台 农技知识平台

柑橘炭疽病是柑橘生长期间容易感染的一种病害,它具有危害广和危害时间长的特点。感染柑橘炭疽病后,容易导致大量落叶、僵果、甚至导致整株枯死,还常常在运输贮存期间导致果实腐烂,给柑橘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给农户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农民朋友们农必须做好柑橘炭疽病的防治工作。

一、柑橘炭疽病的症状表现

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常发生在叶片、枝梢、花和果实。

1. 叶片症状

叶片发病症状可分为叶斑型(慢性型)和叶枯型(急性型)。慢性叶斑型病斑多发生在老叶近叶缘处,病斑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部为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

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的黒粒点中溢出许多橘红色黏质小液点。急性叶枯型常发生在雨后高温季节的未成熟的新叶上,多从叶缘和叶尖或沿主脉产生,初期病斑呈淡青色或青褐色斑,颇似热水烫伤,后迅速扩展成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波纹状大病斑,上面也生有桔红色带粘性的小液点,病叶腐烂,从而造成全株性严重落叶。

 

2. 枝梢症状

枝梢受害有2种类型,一种是从枝梢顶端发生,逐渐向下扩展,枝梢由上而下枯死,主要发生在寒害的枝梢上,初期病部为褐色,后呈灰白色,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另一种是从枝梢中部发生,从叶柄基部腋芽处或从受伤皮层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变长梭型,当病斑环绕枝梢时,病梢即枯死。

3. 果实症状

果实受侵害可分为僵果型、干疤型、泪痕型和果腐型四种类型。僵果型多从果蒂或其他部位出现褐色病斑,病部凹陷,上面有白色霉状物或朱红色液点,之后扩大至全果,成为僵果;干疤型以果腰部较多,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呈革质状,发病组织不深入果皮下;泪痕型在果皮表面有一条条如眼泪一样的由许多红褐色小凸点组成的病斑;果腐型主要发生于贮藏期果实和果园湿度大时将要成熟的果实,遭冷害影响,大多从蒂部或近蒂部开始发病。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被害组织内越冬,次年当温度适宜时(生长适温为21~28C),分生孢子萌发芽管,从伤口、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组织。此病在高温、多雨季节最易发生,在春梢生长期开始发病,夏、秋梢发病较多。一年中以4~5月和7~8月份为该病盛发期。若栽培管理不良、冻害及严重受旱,都有利其发生。品种以甜橙、椪柑、温州蜜柑等发病较重。

 

发生原因

柑橘炭疽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树龄、土壤质地、管理水平、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1) 气候因素

炭疽病的病菌喜欢高温多湿环境,生长适温为21~28℃,最低9℃,最高37℃。一般以夏秋高温多雨季节最为严重。每逢雨后,大量的分生孢子从伤口、气孔等侵入寄主组织,使病害流行成灾。冬春气候异常,又加速病害发生。

(2) 果园管理不当

正常生长的幼年树和初结果树,发病轻;同一树龄的柑橘,树势健壮的发病轻,树势衰弱的发病重;土壤黏重、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地下水位高、排灌条件差的果园,发病较重;偏施过施氮肥,发病较重;通风透光良好的果园,发病较轻;果实过熟、有伤口及受日灼的果实,容易感病;遭受其他病虫害为害的果树,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5月中下旬为病菌传播期,结合病虫防治施药1~2次,保护春梢。7月中旬至8月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每隔15天喷一次药,连喷2~3次,保护夏梢和秋梢。12月中下旬病叶初见期,连喷药2~3次。春末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1∶150波尔多液,每隔15天喷一次。

 

果实成长期(5~6月及8~9月),每隔15~20天喷药一次。药剂可选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可杀得(2000型)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0.3波美度石硫合剂、硫悬浮剂300倍液等。以上药剂应轮换使用。

文章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文章所包含的分析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宣传,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生产、经营、销售、交易、投资建议。本公司对文章所引用的他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或意见做出的任何实际生产、投资等决策或其他任何行为所产生的风险、损失和责任均应自行承担,与本公司无关。